开源创“芯”

为工业、消费、通信和汽车行业的各种应用提供特定领域的eFPGA方案

新闻中心
News

种子轮融资3000多万,创造FPGA流片速度的芯璐聊了13个核心问题

05-29-2023 223

5月29日消息,FPGA芯片公司芯璐科技宣布,公司已完成由成为资本领投的3000多万人民币种子轮融资,此轮融资主要用于FPGA架构验证流片,目前已连续两次打破FPGA行业流片速度记录。


芯璐科技表示,公司种子轮融资完成于2022年第三季度,现在已启动新一轮上亿元人民币融资计划。“现阶段,我们着重要做底层基础建设,在软硬件适配上,我们用自研的方法论已经实现出来了,完整地打通了全部流程,2023年要完成全自动化的架构建设。”芯璐科技总经理兼首席商务官任璐佳表示。


芯璐科技于2021年底在上海张江注册,2022年初正式运营,公司于去年4月启动FPGA架构验证流片,在第三季度顺利点亮,打破了FPGA行业流片速度记录。2022年底又开始了第二轮可编程SoC (PSoC)架构验证流片,持续创造行业流片速度记录。


FPGA芯片也叫万能芯片,在制造完成后,其功能并未固定,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,将设计的电路通过专用EDA软件对FPGA芯片进行功能配置,从而将空白的FPGA芯片转化为具有特定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,且可以进行多次不同功能配置。

 

在FPGA芯片行业,国外头部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,形成2大2小格局。AMD(收购Xilinx)、Intel(收购Altera)、Lattice和Microchip四家美国公司占据全球90%以上的份额。近些年,国内FPGA厂商从中低容量和成熟制程起步不断突破,产品线也越来越多元化,但在产品丰富度与技术实力仍与海外厂商存在差距,未来成长空间大。

 

有别于传统的FPGA公司,芯璐科技使用自研开发引擎ArkAngel,提供敏捷开发和EDA软件工具,用创新的数字化设计流程代替传统的模拟版图设计的流程,使得产品可以以更低的成本、更快的速度进入市场。

 

在国际巨头垄断的市场,国内创新公司怎样才有机会在市场中撕开一道口子,并能壮大到形成生态优势?围绕这个方向,张通社与芯璐科技总经理兼首席商务官任璐佳深聊了13个核心问题。

 

undefined


1为什么非走新路不可

 

张通社:请介绍下公司的整体情况和赛道选择,以及是什么原因促使您非要创业做芯璐科技?

 

芯璐科技任璐佳:我在半导体行业做过芯片设计,跑过销售和市场,摸爬滚打了20多年后,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同事决定创业,利用各自的稀缺资源和行业优势,用创新的方法打造FPGA高端设计公司。

 

我们选择了FPGA这条赛道,主要原因有二个:一是国内市场空间大、发展快,年复合增长率17%以上,远超国际水平,到2025年这市场可以达到300多亿;二是我们有革新的技术和稀缺的人才。所以,为什么不试一下呢?

 

张通社:FPGA芯片行业集中度高,国外头部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,已形成2大2小格局。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,为什么中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17%以上,留给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里?

 

芯璐科技任璐佳:坦率的说,很多欧美企业虽然认为中国市场非常重要,但是他们并不会为中国制定专有的市场策略。

 

而现实情况是,国内信息化的速度在全球领跑,客户的种类越来越多,对芯片迭代的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。举个细节的例子,5G虽然没有颠覆性创新,但一直处在升级过程中,这就需要芯片有算法的迭代,要靠可编程的FPGA来实现。

 

另一方面,现在大芯片的流片成本越来越高,在产品迭代的过程当中,如果定位不准,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。所以,很多大芯片在做之前,一定想FPGA芯片去验证功能的确定性。

 

因此,需求越来越多、越来越复杂,但是市场缺乏服务商。

 

传统的FPGA采用模拟版图的设计方法,迭代周期非常长,三年才出一颗芯片,10年才换一个架构,这决定了它跟不上市场的变化,所以有的公司这两年起伏就非常大,可能一年销售额从上亿跌倒四五千万。

 

而国际巨头,已经很久没更新了。比如AMD收购Xilinx后,策略是延长产品周期10年,专注做数据中心,也就意味着它不开发什么新东西了。

 

市场环境出现了变化,这就是我们的机会。

 

张通社:模仿国外巨头,在细分市场也没有与巨头掰手腕的机会吗?

 

芯璐科技任璐佳:从市场的角度来讲,巨头更新速度慢,留给做国产替代公司的机会就更多了,因为可以跟着巨头后面慢慢学。但说老实话,很难讲差距是不是在缩小。为什么?因为差距其实是全方面的,如果没有市场商业化的因素变动,中国的FPGA是不会有机会的,因为对方的生态做得太好了,而且人家每年40%-60%的利润去反哺产品进化。

 

现在国内的FPGA公司,能有20%-30%的毛利就不错了,规模做不上去,软件能力不够,应用场景也不够丰富,依靠距离客户更近、支持更好的优势,挤在一起抢同样的小芯片原位替代市场,这怎么支撑后续有序的发展呢?如果我们还是用一套老方式去做,大家拼谁睡得更少是很难赢过对方的,所以我们认为一定要有新方法论未来才能破局。

 

张通社:如果说用来反哺的资金不够,用投资人的钱来追赶可行吗?

 

芯璐科技任璐佳:芯片越大,对生态链的要求就越高。国内一些GPU公司买imagination的GPU IP,然后在他们的基础上去改代码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其实FPGA比GPU更难,为什么呢?因为没有一家FPGA公司会把它的核心软件引擎卖给你。

 

再拿GPU来举例,前几年国内GPU初创公司非常多,也有很多大牛进来,但是你会发现其实我们与AMD等国际巨头的距离并没有拉近,反而对手的壁垒越来越高。原因在哪里?因为巨头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某些人身上,而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基础。

 

而在FPGA赛道的情况是,中国所有FPGA公司的人加起来也不到AMD的一半。

在这种背景下,我们是要把别人的路重新走一遍,还是采用非常不一样的方法?所以,我们坚定地选择了第二条路。

 

2芯璐科技的优势与市场计划

 

张通社:选择第二条路线,芯璐的产品有哪些核心优势?

 

芯璐科技任璐佳:芯璐的核心优势是人才和技术,以及由此打造出来的差异化产品和解决方案。

 

我们有自创的方法论ArkAngel,有海内外200人的一流技术团队,我们利用PSoC单芯片方案取代市场上FPGA加上MCU的双芯片方案,使芯片成本降低50%,方案成本降低30%,PPA功效提升70%,同时也更节省布局空间。

 

另外,敏捷开发也是我们的核心优势。在我们第一次工程流片中,用了不到10个人力和不到4个月的时间,就成功了完成FPGA架构的验证。第一颗工程样片顺利点亮,我们打破了FPGA行业流片速度记录,而且测试结果超出预期。

 

张通社:既然行业形势这么明显,为什么大公司不做?像芯璐一样采用新方法做FPGA,会不会是另一种维度上的“更难”?

 

芯璐科技任璐佳:肯定难做,各种接口串口很复杂,对软件的要求也非常高。可是,这是一条必走的路,因为用传统的方法做原位替代,生存没有问题,但解决不了卡脖子的问题。

 

幸运的是,我们现在的团队很强,有幸请到了开源FPGA的创始人唐希凡博士作为我们的CTO,他从2009年开始就一直在研究ArkAngel方法论。基于他的探索,芯璐自研了核心开发引擎,也是我们EDA工具软件的开发平台。

 

除了唐博士之外,我们团队还有FPGA各方面高手,SOC设计人才和软件EDA的专家,加上我们董事长陈若中在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以及另一位合伙人杜鹃也是海归供应链管理专家,我们的团队绝对处在行业一流阵营。

 

对于传统FPGA公司来说,若要采用开源FPGA,需要克服一系列障碍,比如抛弃大量现有的设计方法和开发工具,改变已建立的特定FPGA 架构相集成的供应链和客户支持系统,这使得他们很难重头切换到新的框架。

 

张通社:能介绍下芯璐的方法论ArkAngel吗,它跟开源FPGA是什么关系?

 

芯璐科技任璐佳:我先从开源FPGA说起吧。它是一个集FPGA芯片设计、软件开发于一体的EDA套件。其功能覆盖了FPGA芯片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流程,比如架构探索、网表设计,验证等。

 

起初,开源FPGA的研发初衷是为了快速实现创新性FPGA架构以及电路设计。开源FPGA大大降低了FPGA芯片流片的难度,让专业的芯片设计人员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FPGA版图生成,目前大多数商业公司都需要至少6个月。

 

自2015年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起,开源FPGA不断成长,在同类开源EDA相比始终处于领先地位。除了学界的资助和获奖以及论文引用,开源FPGA也获得了业界的青睐,例如Google的资助,美国FPGA上市公司QuickLogic,还有多家初创公司都在使用,并且已经开始试产甚至量产。我们的CTO唐博士个人对开源FPGA社区贡献了超过90%的代码。

 

ArkAngel是唐博士在开源FPGA基础上发展的一个新的设计理念,是芯璐自创的一套方法论,它是我们FPGA的架构引擎,也是我们EDA工具软件的开发平台。

 

张通社:我们第一个芯片流片是针对哪一类型客户做的吗?您提到,通信、工业、汽车等领域对FPGA的需求量大,芯璐优先从哪个市场切入?

 

芯璐科技任璐佳:通讯的需求量大,一定程度上是说客户要的芯片单价高,如果从芯片的数量上来讲,还是小容量芯片比较多。结合我们技术演进和市场落地的速度,我们会先从小容量的芯片和SoC的结合开始做,先验证FPGA架构,再验证SoC。最终目标是做出对标Xilinx Zynq Ultrascale+的大容量PSoC (SoC+FPGA)。

 

在产品上,我们有多种方式,我们可以卖PSoC芯片,也可以提供eFPGA作为IP方案,给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。我们海内外二个团队本是同根生,都是采用开源FPGA的架构探索产品。我们借鉴Si-Five和赛昉科技(Star-Five)把开源项目RISC-V带入中国的打法,让国内外FPGA技术团队协同设计,互通资源,互补不足,芯璐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取得海外FPGA高端方案,结合本土客户的需求打磨出一套全新高端产品,也把开源FPGA发扬光大。

 

张通社:我们首创的方法论却要开源,对芯璐的好处是什么?

 

芯璐科技任璐佳:现在每家FPGA做的东西都不互通,我们希望通过开源在行业先建立标准,只有提供标准才能把生态链建立起来,市场才会被做大。

 

从去年开始,我们陆续走访了消费,工业和汽车客户的并取得了强烈反响,他们对我们的异构单芯片方案非常热衷,因为做MCU的做不了FPGA,反之亦然,其中一些头部客户跟我们签订了意向书(MoU),也贡献了源代码供我们测试。在高端产品线上,国际老牌FPGA公司对开源的方法也非常感兴趣,跟我们海外团队开始深度交流,正在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。我们也期待传统对阵开源,迸发出新的火花。

 

3 FPGA芯片的终局猜想

 

张通社:我们打动成为资本的理由是什么?

 

芯璐科技任璐佳:关于芯片卡脖子的产品,国产替代一直在做,但整个发展过程很反复。为什么?因为国产替代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做的,消化吸收的过程是非常长的,别人不授权给我们,我们受到的影响就极大。

 

成为资本的创始人李世默博士,他认为真正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,就是要走创新之路。比如他投过的赛昉科技,这家公司的核心产品RISC-V 本身也是一个开源架构,前不久看新闻说已拿到百度的战略融资。所以对于有竞争力的采用新方法的初创公司,成为资本是非常认可的。

 

张通社:有人说,芯璐科技所在的赛道,需要持续大投入才能看到希望,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?

 

芯璐科技任璐佳:我们是小步快走,我们芯璐团队全职20多人,但我们背靠个近200人的全球精英团队,这些国际人才和技术在国内是非常稀缺的。去年种子轮我们就做了2次流片,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精简和高效。这次我们希望融资近亿元人民币,继续打磨技术,搭建团队,下个季度我们会进行第三次工程流片。

张通社:我们这个赛道上,国内同类公司大概有多少家?未来也会出现寡头垄断局面吗?

 

芯璐科技任璐佳:差不多三四家,他们基本上是用传统的方法在做。

 

从大芯片发展趋势来讲的话,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,两家独立的FPGA公司其实都已经被CPU公司收购了。逻辑是什么?因为数据中心需要异构的系统,它会有CPU、GPU和DPU,DPU其实就是以FPGA为基座的。

 

从大趋势来讲的话,FPGA是一直以一个独立的芯片存在,还是以IP的形式跟SoC或者是其他平台融合的形式存在,这个还不确定。我们倾向认为,FPGA是会一直存在的,只是表现形式可能会不一样。一种是做原位替代类的FPGA,还一种具有敏捷开发的能力,未来能把FPGA当成一个IP卖给SoC公司。那还有第三种是什么呢?当有能力足够强、迭代速度足够快的时候,可以做Adaptive Computing Platform(自适应基本平台)。

 

其实Xilinx已经不是一家传统的IP机构,它已经把CPU、AI引擎和FPGA的架构集成在一起,算得上是一个自适应计算平台了。

 

我们认为未来的3-5年,国内是有机会出现自适应计算平台公司。原因是什么呢?因为现在国内的生态也在发展,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做,我们只要做最重要的部分,其它的部分可以与外界合作,比如SoC的部分国内已有公司具备相关的技术实力,但它并不具备是场景落地和做大规模FPGA的能力,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生态链合作。

 

最后挑战我们的是,FPGA的硬软件要适配,以及EDA能够支撑大规模的FPGA架构,解决这些就能至少解决了70%以上的事情。

 

张通社:2023,芯璐科技最大的目标是什么?必做哪些事情?

 

芯璐科技任璐佳:我们要做现场可编程系统,把SoC和FPGA集成在一起,未来向高阶SoC和大容量FPGA方向走,做成自适应计算平台,做中国的Xilinx。

现阶段,我们着重要做底层基础建设,在软硬件适配上,我们用自研的方法论已经实现出来了,已把完整的流程打通了,2023年要完成全自动化的架构建设。我们相信,用全新的方法设计传统FPGA,芯璐一定会有全新的突破。